您的位置: 首页 / 上一届欧洲杯进7球比分 / 专题报道 / 开江县城乡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提升专栏

长岭镇:以“四化”行动 赋能和美乡村建设

来源:县治理办     发布日期:2024-11-27     点击数: 人次

今年以来,长岭镇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,坚持补齐短板与重点提升相结合、聚力攻坚与全面整治相结合,因地制宜,真抓实干,全力实施基础硬化、庭院美化、村域净化、场镇靓化“四化”行动,形成以点带面促提升的示范效应,奋力打造外有“面子”,内有“里子”,既有“颜值”,又有“气质”的人居环境,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。

一、以“硬化”提升品质,夯实振兴基础。以村民聚居点为重心,通过“村委组织、群众参与”的方式,对辖区破损严重、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通组路、入户路实施修补、硬化,对堵塞、垮塌的小型沟渠以及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开展维修行动。累计实施道路硬化5.3公里,修补破损道路1.7公里,维修排水沟渠0.5公里,改造卫生厕所39户,整治甘长路沿线破旧房屋3处,维修破损污水管网4处,新增场镇停车位30余个,并对全镇不合理的垃圾桶投放点进行了优化调整,更换破损垃圾桶20余个,规范调整垃圾桶投放点12处,在便于群众投放垃圾的基础上,使全镇垃圾清运更加高效便捷,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,全镇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观。

二、以“美化”提升颜值,扮靓乡村底色。制定农村庭院环境整治标准,以庭院美化行动为抓手,通过院坝会、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,引导群众自觉清除房前屋后和庭院垃圾,动员200余农户400余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,逐村、逐户、逐院全域推进庭院美化行动,常态化清理庭院、田园垃圾,发动群众将房前屋后、村头巷尾的裸露土地打造成微田园,编织竹栅栏,对群众的菜园、微田园等进行围挡美化,不仅美化环境,也让闲置土地变废为宝。同时,群众通过清理杂物、优化布局、种植花草果蔬等方式,对自己的庭院进行美化,建成一批“小花园、小菜园、小果园”,形成示范效应,以“小家”带“大家”,用小环境的改变带动乡村大面貌的改观,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。

三、以“净化”凝聚合力,共赴振兴之约。坚持因地制宜、建管并重,各村(社区)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。用好保洁员、护林员、低保户等力量,划分区域,压实责任,重点针对河流、道路、聚集点等重点区域,定期开展清垃圾、清污水、清塘沟、清杂物“四清”行动以及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、乱扔乱排“六乱”整治行动,确保清扫及时有效,全镇范围内生活垃圾做到专人收集、日产日清。以村民自治为导向,依托村级“积分制”“红黑榜”等机制,将活动参与积极性与积分管理制度相结合,开展评优树先活动,评选“清洁户”16户、“美丽庭院”12户,评选结果在“红黑榜”进行公布,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。同时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,广泛动员村社干部和无职党员,通过“分片负责、挂包到户”的方式,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,组建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先锋队,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卫生区域9个、巷道13条,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11次,切实提升人居环境面貌。

四、以“靓化”增色添彩,绘就振兴蓝图。针对场镇秩序乱的难题,该镇坚持“坐商归店、行商归市、商品归区、广告归栏”的原则,对场镇范围内的30余户废品回收、物流快递、车辆维修销售、木材石材砂石加工等商家乱堆乱码、占道经营以及污水横流、车辆乱停乱放等开展大力整治,对农贸市场等各经营场地存在的白色垃圾及“牛皮癣”广告进行清理。充分利用闲置墙壁,新增广告宣传栏4个,对广告张贴进行规范管理。组织沿街商铺定期对自己的雨棚、遮阳棚、门店招牌等进行清洗,做到场镇干净清爽。不断优化场镇垃圾清运机制,通过居民定时定点投放,社区及时收集转运的方式,既减少了场镇垃圾堆积,又解决了居民投放不便的问题。同时做好绿化树木养护工作,组织护林员定期对树木进行浇水、修剪、涂白,对绿化带中杂物进行清理,持续巩固绿化成果。经过大力整治,场镇车辆秩序得到治理,商铺和农贸市场经营行为得以规范,场镇环境明显改善,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提升。

该镇自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“四化”行动以来,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、道路沿线、河道沿线、村民聚居点、村组干部家庭及周边住户“脏乱差”现象得到明显改善,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,各村(社区)的巡查、保洁、宣传等环境治理机制更加健全,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了新的突破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