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江县2024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分析
来源:县统计局
发布日期:2025-04-07
点击数:人次

​一、基本情况

近年来,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,省委、省政府,市委、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,开江县以“数字强县”战略为指引,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,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,积极推进数字开江、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,通过数字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、治理服务数字化“三化协同”路径,推动全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全县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6.4亿元(不含数字化效率提升业),占GDP比重3.6%,同比增长2.2%。

二、发展举措及成效

(一)主要发展举措

1.“智慧农业”深入发展。一是“一张图”规划。抢抓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机遇,明确“1233 N”总体建设思路,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建设和运营样板,四川省智慧农业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示范标杆。二是“一盘棋”推进。先后筹集各类项目资金2亿元、撬动社会资本3900万元,融合智慧渔业、智慧畜牧、智慧农业等信息平台,创新开发开江智慧农业3.0版本,建成智慧农业与科创中心,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数据支撑,切实变“会种田”为“慧种田”。三是“一体化”服务。建立健全“1+2+N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配套田间物联网设施150套、智慧农机65台、智慧植保和监测无人机250台,依托开江“农事通办”数字政务平台、智慧农业农事APP,推动涉农政务事项“掌上”快办,实现农业生产一体化服务。四是“一条链”保障。鼓励引导金融机构、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智慧农业建设,出台智慧农业优惠政策,创新开发“智慧农业快捷贷”金融产品,给予业主快捷贷款支持,政府给与业主贷款贴息支持,切实缓解业主资金压力,全面激发业主智慧农业运用活力。

2.“智改数转”加快推进。一是夯实信息化基础。组织企业与网络运营商对接合作,加快改造企业内网,推动企业外网建设,建成覆盖重点产业的双千兆高速网络,为企业“智改数转”提供有力的网络基础支撑。二是强化人才支撑。搭建“智改数转”人才智库平台,鼓励企业聚焦“高精尖缺”引进创新团队,推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培养制造业“智改数转”工程师及青年科技人才。加强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,组织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。三是创新金融服务。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,开设“专精特新”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,推动投贷联动。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,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。四是加大政策支持。结合实际制定“智改数转”实施方案,探索“智改数转”专项激励政策,积极争取把“智改数转”投入纳入中央、省、市工业产业发展资金予以支持。

3.“新型电商”不断培育。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企业。建成开江县电商产业营运中心1个、电商大数据分析中心1个、电商直播基地3个、电商产业服务示范基地3个,组建了53人的农产品网销联盟、123人的行政村电商管理员队伍,形成覆盖全县范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。二是打通上行渠道促进降本增效。建成数字物流产业园1个、乡镇物流中转站12个,整合投用3条快递物流配送路线,乡镇快递覆盖率100%,社会快递覆盖沿线行政村59个,行政村社会快递覆盖率从2020年的5%提升到2022年的48%。三是培养专业人才强化人才保障。开展各类电商人才培训175期5000余人次,其中,对县级政府部门、农村基层干部、脱贫户、边缘易致贫户等相关人员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149期4000余人次。对涉农企业、农村专业合作社、种养殖大户、返乡农民工、大学生、退伍军人及电商直播基地的电商经营主体开展电商技能提升培训26期1000余人次。

 (二)成效成果

1.基础建设不断夯实。一是5G基站建设迅速。统筹全县通信公司建成5G基站800余个,实现全县中心城区、乡镇、村社5G网络全覆盖。二是推动“千兆城市”建设。以“电信普惠”“宽带进村入户”等工程为抓手,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接入,80%以上行政村实现多家通信运营商宽带同时接入。三是强化对数字产业的支持与服务。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服务试点项目,已上报数字乡村、智慧社区、数字校园安全等试点申请5个。

2.产业发展趋势见效。一是农业转型成效显著。已拥有22万亩数字农田,建成“稻田 ”智慧产业基地6.85万亩,2个智慧渔场、2个智慧农场、5个产业基地实现数字化,亩均产值高达1.2万元,切实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,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。二是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壮大。成功建成江天科技、信连科技等骨干企业,尤其是光电产业,从无到有,从有到大,已经落地建设“触控模组”“电子玻璃原片”多个光电项目,建成百亿级光电材料产业集群,打造成为成渝地区最大的光电材料生产基地。三是电商产业越来越强。建成开江电商产业运营中心1个、电商大数据分析中心1个、电商直播基地3个、电商产业服务示范基地3个,组建了50余人的农产品网销联盟、123人的行政村电商管理员队伍,形成覆盖全县范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。

3.运用广度不断拓展。一是持续开展“两化融合,企业上云”行动计划。累计上云规上企业达77家,规上企业上云率达74%以上。二是高标准建设数字农业中心。高品质建设“智慧水产”“智慧农业管理中心”和“开江农产品溯源信息化系统”等数字产业化平台,为农业发展持续强化数字赋能。三是数字化治理取得新进展。按照《达州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》《达州市公共数据开放清单》等文件要求,陆续录入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、规上工业企业名单、民办幼儿园基本信息等170项公共共享数据。

三、存在问题

一是人才支撑不足,部门、企业内部数字产业的全职从业人员较少,导致上下衔接不顺,各项政策工作推进不顺。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,存在分散建设、重复建设现象,亟待统筹统建。三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量少,。四是信息互联互通和政务数据共享不充分,系统间融合度低,基层干部人均约需处理8个业务平台、应用软件,干部工作负担、群众办事负担均较重。

四、建议措施

一是实施数据“统管统建”。加强乡村数字宽带网络、信号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更加简约便捷的乡村“一站式”数字平台,推进城乡数字资源均衡配置。依法加强数据项目建设审计监督,强化绩效评估,避免分散建设、重复建设,只建不用、建完即停用,实现“共享建设、节约建设、高效建设”。二是实施数据“应汇尽汇”。大力开展“云上大整合、网络大统一、数据大汇聚”,实施数据普查行动,规范基层数据采集目录、采集方式、采集流程,加大数据采集督导指导,谁归集谁负责、谁使用谁负责,清理低效、可用性差等平台,推动各领域数据资源归集整合、应汇尽汇。三是实施数据“高效利用”。持续推进数据服务政府治理、群众服务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建好用好“互联网 监管”“一张网”等一批数字政府治理应用场景,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能力;深化“零证明”办事、政策免申即享、“田事甜办”治理平台等惠企利民应用创新,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服务水平。四是实施数据“信息安全”。加强数据安全风险教育,严格数据管理和保密纪律,厘清数据生产者、管理者、使用者责任。加快推进数字软硬件国产替代,推进涉密移动办公系统建设,持续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。


分享到:
Baidu
map